提升“高度”抓培养,做大人才增量。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,2014年~2018年,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600人,其中有一大批学员成为产业带头人。依托强村富民工程,培养各类职业农民人才650人,发展农村产业大户1580个。开展两批农村优秀实用型人才评选活动,1人获评省乡土专家,5人获评吉林市农村实用型专家,49人入选吉林市千名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培养对象。大力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建设,打造“农村+实训基地+产业带动”发展模式,有计划组织黄牛养殖、食用菌、山野菜、瓜子种植培训班。依托电商示范县项目,建成156个村级电商服务站,采取“互联网+企业+人才”模式,培育100余名电商创业者。
摆正“态度”抓引进,做好人才存量。加大乡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尤其是大学生村干部招录力度,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。持续实施“三支一扶”、特岗教师计划。实施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工程,成立市乡村三级“新时代乡贤会”,采取“返乡创业示范乡镇街+示范基地+企业示范户”模式,发挥乡贤的引领带动作用。截至目前,已有市级、乡镇级、村级新时代乡贤1700余名,初步形成了“乡乡有基地、村村有项目”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怀揣“温度”抓服务,做优人才环境。对重点返乡创业项目实行“四位一体”联合包保,保障企业水、电、路等生产要素到位,整体提升服务水平。制定相关政策,从政策、资金、项目、技术上对返乡创业者给予大力扶持,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。近三年,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00万元,扶持创业者250余人。
拓宽“维度”抓使用,做实人才待遇。注重将有能力、有作为、有业绩的乡村干部选拔为乡科级领导干部。目前,从村党组织书记考录到乡镇公务员岗位,经过多岗位历练后提拔走上领导岗位的乡镇干部已有6名。着力构建“富余劳动力—创业生力军—村级领头雁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从农村外出人员中培养村“三委”干部或纳入村干部储备人才库,鼓励引导其返乡,担任村级“领头雁”。将有成就、贡献大的返乡创业者吸纳为党代表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。目前,返乡创业人员中“两代表一委员”有56人,进入村“三委”班子的有76人,纳入村级后备人才管理的有160人。